-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讲座回顾|“Perceptions of Filial Piety by Older Adults in Rural China”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日期: 2024-07-052024年5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中国系列学术讲座之“中国农村老年父母的孝道观念:空间和地域差异(Perceptions of Filial Piety by Older Adults in Rural China:Variation by Place and Space)”在崇德西楼51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场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承办,邀请到了雪城大学社会学系和人类发展与家庭科学系教授梅里尔·西尔弗斯坦(Merril Silverstein)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副院长、人口与健康学院张文娟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教授以及学院数十名师生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
讲座伊始,杜鹏院长对Silverstein教授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对他在老年学研究所设计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时给予的帮助表示诚挚感谢。杜鹏院长提到,Silverstein教授自24年前就关注中国农村的情况,本项研究系其团队2001年持续至今的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很荣幸也很期待Silverstein教授为在座各位带来的这场学术盛宴。
张文娟教授向在座师生简要介绍了Silverstein教授的研究领域及学术成果。Silverstein教授对人口老龄化及其对家庭的影响、生命历程中的代际关系及其国际比较等领域有深厚的研究,发表权威学术论文200余篇。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该杂志《老年学杂志:社会科学》的主编,在2019年被美国社会学协会老龄化与生命历程部授予玛蒂尔达·怀特·莱利(Matilda White Riley)杰出学者奖。同时,Silverstein教授长期关注中国社会的情况,是中国安徽省老年人纵向研究的共同发起人和共同研究者,从2001年至今年一直进行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接下来,Silverstein教授就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孝道感知进行专题分享。他首先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切入,成年子女有义务孝顺和奉养老年父母是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既有研究显示,子女孝顺情况也会进一步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中国低生育率难以逆转,人口负增长态势增强,4-2-1的家庭结构日益凸显,成年子女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发生流动迁移,这对子女奉行孝道带来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中国农村这一传统孝文化占据主导、而传统社会受到现代化冲击的地域中,人口迁移和家庭规模小型化发展,是会带来孝道的衰落、还是会促使其发展出新的适应性形态,经济支持和工具性支持是否可以减少老年父母对流动子女负面孝道评价等问题亟待探讨。
在2001~2021年间,Silverstein教授及其团队对安徽省巢湖地区的1789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多次跟踪调查。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2021年对1489名老年父母及其3934名成年子女组成的样本。他通过随机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和探讨了地理可接近性、经济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等代际联结的不同维度因素如何影响父母对子女孝道的评价。
Silverstein教授表示,结果显示老年父母认为与他们同住的子女最孝顺,尤其是当老年父母的功能受限程度越高时,相较于与其同村居住、或者同镇甚至更远居住的成年子女而言,老年父母对共同居住的子女进行高孝顺评价的可能性更大。不过,来自远距离居住子女的经济支持和工具性支持会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能够使得这些子女被认为符合父母的孝道期望。
此外,Silverstein教授进一步探讨了老年父母的孝道感知是否会因村庄发展水平而异?他对64个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并据此将其划分为了高、中、低三组,分析发现在较为发达的村庄,由于与成年子女有更多本地就业和与父母接触的机会,老年父母的孝道感知水平更高。
Silverstein教授的研究表明了中国农村现代社会中奉行孝道的适应性特征。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当下的政策法规也鼓励成年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并经常探望。虽然人口流动和迁移对孝道规范中的子女角色践行带来了难题,但是不与父母共同居住的子女也可以通过代际经济支持等方式满足老年父母的孝道期望。并且,我们应当全面地看农村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在冲击传统关系纽带的同时,也让成年子女得以有机会留在父母身边奉行孝道。
分享结束后,参与讲座的师生围绕着研究主题踊跃交流,Silverstein教授就“代际联结”和“孝道”等基本概念的异同、互联网普及对上述关系探讨带来的影响、控制变量的选择、作用机制的路径等理论和分析方法层面的问题和与会师生展开进一步回应和探讨。本次学术对话为在座师生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都带来了很大启发,而Silverstein教授数十年一日深耕自身研究领域的精神也感染着大家,为师生树立了学术榜样。
撰稿:胡清、欧阳材泓
供图:薛诗睿
审核:宋月萍、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