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讲座回顾|“和而不同&合而不同——刍议中国式养老的治理选择”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日期: 2024-07-052024年6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中国系列学术讲座之“和而不同&合而不同——刍议中国式养老的治理选择”在立德楼511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承办,邀请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胡湛教授为师生们进行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副院长、人口与健康学院张文娟教授主持。
胡湛教授首先阐明了建构与剖析“中国式养老”的背景。国际上,WHO等国际组织提出以“积极老龄化”为代表的全球性纲领,老龄研究已成为前沿性交叉领域。在老龄化急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国式养老”呼之欲出。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具有特殊性,如何实现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和老年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时代议题,亟需建立本土化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经验。
胡湛教授指出剖析“中国式养老”有三个要点,分别是重新理解中国的老龄化、重新理解中国的老年人和重新理解中国人的变老。
首先,胡湛教授从如何理解“老”这一问题出发,强调关注老年人内部异质性的重要性。老年人和老龄化的定义是开放性问题,老年人口内部不断分层分群,不同老年人的生命历程有巨大动态差异。处于衰弱、失能和临终状态下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对老年人的健康干预需要充分认识到人群内部异质性和治理复杂性问题。对此,胡湛教授结合老年人的长寿风险、心理需求、睡眠模式、照护、临终与死亡等方面研究进行了阐释。
接着,胡湛教授举例说明了中国老年人的特点。在居住安排模式上,中国老年人与子辈同住比例高、代际粘性强;在对衰老标准的界定上,中国人的衰老事件可能具有文化性,家庭利益最大化是中国老年人的一个重要行为决策机制,这有别于其他国家老年人。
基于中国老龄化的特点,胡湛教授对老龄社会治理思路进行了反思。胡湛教授指出,人口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只能通过“治理”兑现发展。当代老龄社会治理既需要整体性地应对,形成多方的治理合力,又需要关注共性需求下的个性。中国式养老的“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存发展,应凸显并放大个体和群体的差异化。
最后,胡湛教授引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概括本次讲座的重要思想。在社会治理上,探索使各方力量可分可合、颗粒度有粗有细的治理之道。处理养老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时,应该“和而不同”、“合而不同”。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差异之处,和平共处;相同之处,同而不重,保持自身特色。
胡湛教授分享结束后,在场师生就分享的内容展开讨论。胡湛教授就中国老年人身心-行为模式的族群特质性、老年人死亡质量、老年人社会调查数据收集等问题与在座师生展开探讨。
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杜鹏院长对胡湛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期待中国人民大学与复旦大学未来在老龄研究上能有更多交流与合作。
撰稿:黄麟清
供图:陈露
审核:宋月萍、刘芳